首页>新闻动态 > 调研报告
深化社企一体化改革 打造供销合作社创新发展2.0版
时间:2025-02-25
来源:中国合作经济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安徽省黄山市供销合作社坚持市场化为导向,积极探索社企一体化管理运行模式,以全新理念和方法,因地制宜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打造更加高效、灵活、适应时代需求的管理体系,激发企业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工作,持续推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创我国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安徽省黄山市供销合作社作为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三个市级试点社之一,下辖7个区县供销合作社、107个基层社,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从业人员13000余人。2016年以来,黄山市社坚持市场化为导向,开启社企一体化管理运行模式,因地制宜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深化综合改革成效明显,连续7年获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2019年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金扁担改革贡献奖”,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创新工作入选国家级农村改革典型案例。

以市场化经营管理为抓手。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坚持以全新理念和方法重塑自身,打造更加高效、灵活、适应时代需求的管理体系,激发企业活力。

实施机关企业化改革。2016年,黄山市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率先实施机关企业化改革,以社有骨干企业为依托,组建黄山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开启社企一体化管理运行模式。改革后,黄山市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与黄山供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双向进入,适度交叉任职,真正赋予市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市场主体地位;在健全供销合作社“三会制”基础上,明确由黄山市国资委按国企管理有关做法,对黄山供销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监管;黄山市供销合作社不再纳入市政府机关编制管理,对任职人员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取消干部参公身份、取消人员T资财政供给,实行全员聘用。

推进人才选用改革。通过市场化选聘1名职业经理人担任黄山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在社属企业中共选聘职业经理人25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包括“海归”在内的36名人才前往黄山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企业任职,本科以上学历占95%,集团公司全员竞争上岗,设立管理岗和业务岗并行互通机制,拓宽晋升渠道,激发员工争先进位意识。

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发展战略、经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有效推动年度经营目标全面实现;鼓励经营管理层持股,将社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与经营管理层的利益形成牢固联结,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

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点。推动社有企业转型

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重要载体,是供销合作社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黄山市供销合作社因企制宜,按照“存量企业按混合所有制优化股权结构、新增企业以混合所有制组建”思路,加强各层级社有企业间产权、资本和业务联结,积极推动“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坚持投资主体多元。

坚持能合作的坚决不单干,通过引入相对分散且资源互补的多元股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股东相互制衡,促进治理决策机制健全。比如,2019年投资1.5亿元,联合1家民企和2名自然人组建黄山友谊南海公司新上TGlc项目,黄山市供销合作社作为最大股东占股48%,2个自然人股东各占25%,民营企业占股2%.从建设到试产只用时15个月,当年试产半年销售收入近亿元,实现利润3800万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次年收益覆盖总投资成本。

合理设置股权结构。一方面,谋求控制权,不一定要争控股权,比如,黄山市供销合作社通过在黄山永佳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5%,间接持股永新股份8.07%,成为实际控制人;持有黄山华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9%的股份,持有黄山贝诺科技有限公司40.8%的股份,虽没有达到绝对控股比例,但作为第一大股东牢牢掌握控制权,两家企业近几年运行平稳,发展势头良好。通过资产重组、股权调整,黄山市供销合作社以不足10亿元的社有资本,控制了超过80亿元的企业资产,并保持持续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坚持谁对企业发展有利谁控股。按照“不是谁说了算,而是要看谁更能赚”思维开展项目合作,使得社企整体竞争力持续增强,如安庆华兰化工有限公司发展遇到瓶颈期,想要进一步壮大,必须寻求对产业发展有战略意义的合作者、能决定未来走向的合作者,市供销合作社选择引进中国胶黏剂体量最大的上市公司——回天新材进行战略合作,实施战略重组,将股权由68%减少为34%,由回天新材控股占股5l%,在技术、渠道和市场优势提升的同时,寻求新项目复投黄山,实现双重赋能。

推进社有企业联结。推进社有企业共同投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流通行业第一股、安徽省农资供应龙头企业。2011年,黄山市供销合作社与辉隆集团共同投资成立辉隆新安农资公司,2015年以来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辉隆新安农资公司连续三轮中标成为黄山市农药集中配送实施主体,负责全市农药集中配送的布点、采购、配送,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回收与无害化处置等工作。农药集中配送开展以来,全市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到90%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95%以上,回收处置率达100%,呈现了环境改善、节本增效、农民增收等多赢局面。

以全方位服务“三农”为宗旨。构建为农服务体系

围绕增强服务“三农”实效性和示范带动性,积极探索为农服务改革。坚持不与群众争利,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项目优先做;坚持以工哺农,每年将社有工业企业利润的20%用于为农服务。

打响“公用品牌”助农。黄山市供销合作社2016年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投资成立泉水鱼产业公司,注册“新安山泉”品牌,开展鱼苗供应、鱼病防治、鱼产品销售全过程服务,带动全市新建和改造养殖池4000余口,户均增收1.2万余元。2021年牵头打造黄山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田园徽州”,发起成立黄山市精致农业产业协会,吸纳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200余家会员,签约农产品基地超过100家,陆续开发565款农产品,带动全市农产品销售超lO亿元。“田园徽州”品牌人选“2023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l00”37位、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品牌建设案例、十二省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2024年供销合作社归口标准体系与行业品牌建设项目。

创新“农资配送”助农。推行全市“零差价”农药集中配送项目及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工作,建立绿色防控服务平台,设置农药集中配送网点462个,累计配送农药2.2亿元。投资成立黄山禾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构建起生产和供销一体化的“绿色农资”服务体系,累计生产采购配送黏虫黄板12370万片,配送额5902万元,完成黄山地区年度绿色防控基地面积60万亩。

打造“农业物联”带农。积极推动各类农村物联网平台建设,建设安徽省首个茶叶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以园定产、以产定标、以标定销”的模式,整合茶产业信息资源,助力黄山市创建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2023年全市茶产业产值49.45亿元.带动茶农人均增收1.3万元;以牵头成立臭鳜鱼产业链供应链党委和徽州臭鳜鱼产业协会为契机,建设以鳜鱼养殖、金融、集采、仓储、物流、营销于一体的徽州臭鳜鱼产业大脑,实现鱼品供需智能化、质量追溯系统化、产业监测实时化、品牌形象统一化,目前发展陆基圈养桶设施养殖饲料鳜,全市建有规模养殖基地5个、套养鳜鱼塘库121个.鳜鱼养殖圈养桶240余个,2023年产量500余吨;2024年通过集采业务开展,服务企业20余家,筹措资金3亿元解决企业在鳜鱼集中上市期资金不足、采购议价能力弱的痛点,节约企业采购成本10%以上,稳定支持全市年产销臭鳜鱼超50亿元。

以优化资本新布局为契机。激活融合发展动能

为放大社有资本带动效应,探索社有资本与国有资本融合,黄山市于2024年3月26日挂牌成立黄山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其中市供销合作社(供销集团)f与股51.5%,市属国企占股48.5%,形成市供销合作社(供销集团)为单一大股东、其他战略投资者参股的集团公司,组建后的产投集团作为黄山供销集团有限公司二级子公司。实行提级管理,此举放大了黄山供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黄山市三大市属企业集团的牵动能力。面对新机遇新挑战,黄山市供销合作社优化资本布局,不断提升信用评级和资本运作能力,开启“供销+金融”发展模式。

直接融资。黄山谷捷股份有限公r司足一家专业从事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于今年8月9日深交所IP0成功过会,成为黄山市二十年以来首家IP0过会企业,也有望成为市供销合作社(黄山供销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家上市公司。

评级发债。黄山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抢抓政策窗口期,超常规调度,8月21日。经东方金诚评定,成功获评黄山市唯一一家产业类AA+主体信用评级企业,评级展望为稳定:黄山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将用好主体信用等级优势,非公开发行10亿元公司债券。

新设基金。黄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子基金总规模10亿元.实现集团资产以1比10倍放大;黄山市新材料产业子基金总规模10亿元,首期5亿元。新设培力农本方、涂多多、创融汽车官改丁厂项目专项基金3支,共计规模1.7亿元,精准招引优质成熟企业,协议落地港股上市企业1家,PRE—IPO企业3家。

通过深化企业改革系列举措,市供销合作社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为农服务成效明显。截至2024年9月底,拥有控参股企业116家,其中一级企业52家,10家工业制造企业全部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专精特新冠军企业l家,入库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培训库1家,发明专利146项,实用新型专利26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0个,制定行业标准31个。永新股份是安徽省第一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主营塑胶彩印复合软包装材料、功能性包装(膜)材料、异型注塑包装、吸埂材料、新型油墨等高新技术产品,作为供销合作社实控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保持全国绿色软包装行业龙头地位。始终坚持以工哺农,持续加大投入,构建为农服务体系,打造了山区供销系统“小社大企”的发展样本,改革成效得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的高度认可,跑m了改革发展“深圳速度”。

(作者系安徽省黄山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黄山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