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 > 调研报告
一个牛羊“超市”的承压突围之路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社农畜产品流通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5-03-10
来源: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在内蒙古西南部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有一个具有28年交易历史的公益性农畜产品批发市场——三段地活畜交易市场。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辐射陕甘宁西北三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最具活力的活羊交易市场,被鄂托克前旗的经纪人和农牧民群众称之为:中国的“活羊超市”。但2024年,畜产品市场价格走低对市场交易规模的影响逐步凸显,面对市场的新形势新变化,我们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整体情况

(一)鄂托克前旗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情况及成效。自2012年鄂托克前旗供销合作社与自治区社汇特公司、总社电商公司合资收购三段地活畜交易市场以来,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参股企业投资等方式,累计投入资金1500万元,对交易市场先后实施5次升级改造,将其建成智能消毒通道和自动门禁系统、动物检疫、金融结算、应急救援、视频监控、便民服务等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活畜交易平台。2024年全年上市羊156万只,成交率86%,成交金额达11.46亿元。创造社会效益3200万元,直接创造1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3500多户农牧民增收致富,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定点市场”,也是自治区社对旗县社投资的“标杆企业”。

(二)三段地活畜交易市场建设的具体举措。

1.持续完善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活畜“交易”核心功能。通过近3年间累计近5次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目前市场占地面积193亩,现有羊交易棚8栋734圈、牛交易棚2栋76圈、托管区4栋128圈,市场服务用房1处,农资展销大厅1处,建成智能消毒通道和自动门禁系统,通过与相关部门持续性合作,已实现动物检疫、消毒消杀、金融结算、应急救援、视频监控、便民服务等功能。

2.大力打造肉牛大型牲畜交易设施,拓展活畜“销售”种类功能。鄂托克前旗社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全力推动活畜交易市场提升改造一期工程项目,建成标准化肉牛交易栏76个、托养栏128个,交易量和托养规模分别达到1000头、1500头,市场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破解了鄂前旗大型牲畜有市无场的现实困境;积极融入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局,通过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支持,投入资金300万元对三段地活畜交易市场进行全面升级与扩建。为市场配备了先进的饲草料储备设施、青贮窖、智能饲料搅拌和饮水设备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了活畜交易的硬件条件。

3.创新肉牛中长期饲养与托管模式,延伸活畜“养殖”带动功能。鄂托克前旗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为市场新建了现代化代养区,由陕西太乙集团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专业管理。大力推广“户繁企育、藏牛于户”的经营模式,健全完善“政府+企业+基地+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对待售肉牛提供全方位的照料,提供“保姆式”托管服务和集中管理,不仅降低了农牧民的饲喂与管护成本,还提高了养殖效率与出栏质量,为农牧民打开了更多的销售渠道。

(三)当地政府关于农畜产品流通方面的政策支持。2024年12月,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鄂托克前旗鼓励牛羊出栏促进农牧民增收实施方案》,通过鼓励牲畜出栏、屠宰补贴、举办年货节等有力举措,拓宽牛羊产品销售渠道,提高本地区牛羊出栏量,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其中旗社负责通过三段地活畜交易市场发放活畜交易补贴总计243万元,补贴政策有力促进了牛羊出栏与活畜交易,缓解了农牧民养殖压力。

二、调研建议

(一)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旗社应加强对农畜产品市场的监测,及时掌握市场动态,通过多种渠道发布价格信息,引导农牧民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在活畜价格走低的时期,引导农牧户屠宰售卖,通过与当地有实力的成品牛羊肉食品加工企业、电商公司、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进行合作,用多种形式扩大销售范围,提高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引导农牧户养殖模式升级。鼓励规模化养殖,批量化出栏,建设标准化示范养殖场,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综合防控技术,拓展牛羊养殖社会化服务功能,加强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引导农牧民转变观念,科学饲养,做好成本管理,提升养殖效益。

(三)提升畜产品加工与冷链仓储运输能力。培育壮大龙头屠宰加工企业,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和工艺,开发牛羊肉精深加工产品,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充分利用“鄂前旗羊肉”地域共享品牌标识,形成拳头产品、抱团开拓市场,切实让绿色形象树起来,绿色产品走出去,提高优势农畜产品品牌效益,实现优质优价。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大力建设畜产品保鲜库,建立健全农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四)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供销合作社农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扶持力度,通过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牧民收益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农牧民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农畜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