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表达了总书记对供销工作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望。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中,全市供销系统努力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洛川县供销社在全市供销改革工作中脱颖而出。洛川县供销社的实践探索,饱含着供销社人对改革发展的不懈思考与积极尝试,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典型性与可复制性,为供销社系统深化改革、守正创新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有助于推动供销系统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现更大的担当作为。
实践与探索
基层组织焕发新面貌。近几年,洛川县供销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全力推进全县16个基层社建设,充分盘活利用闲置资产,为基层社进一步拓展业务、强化服务功能奠定基础。投资约1.2亿元,改造提升6个基层社,新建1.6万吨冷藏气调库5座、6000平方米苹果交易市场、供销综合楼一座、供销物流中心1个、供销生活超市1200余平方米。冷库累计存储量达52000余吨,并让利于民,为果农和客商节约冷藏费用6000余万元,吸引了大量果农与客商前来合作,提供工作岗位3万人次。在百益等4个基层社以合作经营的方式建成集再生资源回收、有机肥、塑框加工厂等多元化服务网点。在老庙等6个基层社通过租赁业务保障自身生存与发展。
传统业务再现新生机。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建设供销生活超市2个,以低于市场零售价5%的价格为周边6所学校、6000余户群众提供日用消费品,在保证经营利润的同时兼具公益性,切实满足了周边居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年销售额达800余万元。组建了专业的农资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精准的农资使用指导与农业生产服务。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43750亩,包括玉米、苹果的全环节、多环节服务,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开展服务,为农户节省服务费用378万元,切实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有效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起来不划算”的事。积极识变应变求变的发展思路让洛川县供销社在服务“三农”的进程中坚守了初心,完成了使命,是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崛起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分忧解难开创新业态。始终将农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全力开拓新业态。洛川县供销电子商务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关切,针对校园食品安全这一重点问题,通过公开招标,成功签订采购配送服务合同,为县域内29 所学校配送米、面、油、肉、蛋等大宗食材,赢得信誉后,学校主动联系增加调料和蔬菜等配送,年配送额约1500万元,既开拓了供销社的新业务领域,又创新性地解决了政府在校园食品安全方面的忧虑。推进产销对接,利用系统资源优势,搭上“北货南下”的直通车,真正鼓起了果农的“钱袋子”,丰富了消费者的“果篮子”。联合知名果企及6个苹果专业合作社,1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国内30家苹果专卖店,实现了“供销苹果一卡通”销售模式。2020年以来,累计销售总额3亿元,其中帮助果农销售苹果总额达2.7亿元,联农助农作用有效发挥。获得洛川县委书记助力直播带货110万元,央视13 套《朝闻天下》进行了直播报道,向全国展示了洛川供销社的新风貌与新实力,吸引了更多合作伙伴与客户资源,为改革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土地确权厚植新动能。土地确权工作是洛川县供销社发展历程中的关键性举措。深入研究土地政策法规,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县政府常务会先后6次研究供销社工作,县财政支持407万元作为基层社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对13个基层社的74.6亩土地进行了确权登记,并将杨舒、土基、秦关、城郊等4个基层社的 30.2 亩国有土地通过招拍挂购买转为国有出让性质,确保基层社良性发展。土地确权为洛川县供销事业发展注入“强心剂”,是洛川县供销社崛起的有力支撑。
理顺体制重塑新形象。成立洛川县供销社有资产管理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县社对社有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统筹管理运营社有资产,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以岗定责,以绩定薪”的方式,不断激励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切实提升企业发展的整体效能和运营管理水平。设置公益性岗位,成功吸纳13 名公益性岗位人员、9名返乡大学生、6名社会能人及6名待业青年,吸引、留住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善经营的优秀人才扎根供销社系统。洛川县供销社与陕西省第二商贸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定向人才培养,毕业后优先选聘至基层社,已累计招录学生43 名,使“老供销”在经营体制、人才结构、服务模式上焕发出“新活力”,为供销社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书写供销合作社的辉煌篇章。
经验与启示
回顾总结洛川县供销社的发展历程和探索过程,洛川县社的崛起绝非偶然现象,而是县委和县政府大力支持的必然结果,更是洛川县社坚守为农服务初心使命、守正创新、主动作为、锐意进取的必然结果。这些经验和启示对于推动全市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指导性。
党委、政府的支持是关键。洛川县委、县政府多次研究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支持洛川县供销社对基层社土地进行确权登记,将部分基层社国有土地通过招拍挂购买转为国有出让性质,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基层社基础设施建设并解决基层社职工社会保险欠缴问题,为供销社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在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有效减轻了供销社历史遗留问题的包袱,有力推进了基层社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锚定县域主导产业是核心。围绕洛川苹果产业,通过整合社有资产、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等方式,建立了苹果生产基地、冷链物流仓储设施和农产品展示展销店,打造了“网上供销社”,构建起了集生产、收购、冷藏、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现代苹果流通服务网络,实现了洛川苹果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中的无缝对接,切实提升了洛川县供销社的经济实力,为改革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守正创新是长远发展的主题。坚持“有为才能有位”的工作理念,主动承接校园大宗食材配送任务,既保证质优价廉,又让政府放心满意。在开展合作上,与省内外供销社、行业部门及相关企业就农副产品、日用品、金融、保险、通讯等多领域开展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洛川县供销社从发展一产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整体工作实现了由后进到先进,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守正和创新的有机结合,让洛川县供销社一跃成为了延安供销系统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坚守服务“三农”初心是根本宗旨。服务“三农”是供销社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洛川县供销社将企业与社员利益进行捆绑,提高了社员经济收入,强化了与农民利益联结;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中,以低于市场价格补贴农户,充分让利于小农户,唱响了“农民进城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的服务品牌;帮助农户销售苹果并提供日用品零售服务,就近就地提供工作岗位,极大方便了周边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主动服务于民、让利于民,彰显了供销社经营性与公益性属性,为农服务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党和农民群众的血脉联系越来越紧密。
创新体制机制和发展人才事业是根本保障。洛川县供销社以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瓶颈,完善了“三会”制度及治理体系建设,打造了社有资产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构建起了联合社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双线运营体系”。多举措吸纳社会能人加入供销社队伍,建立了干部职工考核激励机制,定向培养专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供了坚强保障。
对策与建议
从洛川县供销社改革发展中展望全市供销合作社的改革方向,要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就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供销合作社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攻坚克难,不断开拓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健全服务体系,切实把总书记的关心厚爱转化为投身供销事业的热情和干劲,以实绩实效回应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不断推动供销事业高质量发展。
落实指示精神,提高站位建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工作,先后作出11次重要指示,近四年2次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供销合作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系统要牢记嘱托,踔厉奋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指示精神转化为推动供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效。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领导和支持”的要求落实落细,预算列支供销社综合改革发展资金或“新网工程”配套资金,力争赋予供销社承担农资储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公益性职能。
加强分类指导,夯实基础立社。基层供销社是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是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基层社改造,通过赋予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业务的方式,推动网点下沉,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搭建好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跟进落实基层社土地确权工作,变“死资产”为“活资本”,解决基层社发展资金难题。开展产权界定、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统计,掌握资产现状,厘清资产权属,规范资产使用,强化资产监管。
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服务兴社。牢记“国之大者”,筑牢为农服务这一安身立命之本。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根本宗旨,也是衡量供销合作社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要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完善农资保供稳价机制,扎实做好重要农资储备,确保农资供应充足,质优价稳。要聚焦现代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开展全程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小农户更好融入大市场。要聚焦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大力推进农产品市场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物畅其流的水平。聚焦服务国家“两新”工作,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进社企改革,深化改革强社。持续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形成激励机制和约束惩戒机制。采取强强联合、资本整合、投融资、产业培育等方式,聚焦资产开发、苹果销售加工、电子商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重点拓展主营业务、提升经济效益、打造龙头企业。适时启动社有企业改革重组,推动优势资源向社有企业聚集,盘活社有资本,增强社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动能。健全内控体系,压实经营管理责任,严格责任追究,有效防范风险隐患,逐步实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
扩大联合合作,聚集资源办社。创新用人机制和薪酬机制,把农村能人、返乡创业人员、农村籍大学生、涉农企业负责人等吸纳到基层社和社有企业。发挥合作经济组织优势,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建设苹果种植基地,打造苹果产业链闭环。加强与系统内外各类培训主体的合作,强化对基层一线干部职工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主动寻求合作机遇,围绕农产品基地建设、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产销对接、资产开发利用等与社有企业、国有企业、优质民营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跨层级跨区域联合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