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以来,宁夏区社与银川新华百货集团公司联合,在银川市永宁县基层社打造集“日用消费品销售+农资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为农服务综合体“百供通”网点试点建设,并以点带面,在全区推广,提升基层服务质效。目前20个试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并取得明显实效。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高位推动,构建协同联动新机制。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百供通”建设,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百供通”试点建设,开展专题调研,精准有力指导试点工作,构建了区社主导、新华百货协作、永宁县社主抓、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区社会同相关单位成立专班,形成了“多层次”推动、“全过程”跟踪、“立体式”督导的联动协调机制。永宁县成立“百供通”试点建设工作专班,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试点相关问题,各级商务部门从项目、资金等方面对“百供通”试点建设予以支持。出台了《“百供通”经营网点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申请注册了“百供通”商标,设计了《百供通经营网点形象设计手册》,规范了品牌logo、网点形象和文化元素融入,改造了“百供通”网点门脸、形象墙、货架等基础设施。目前,20家经营网点已基本实现统一形象标识、统一标准体系、统一商品配送、统一市场营销、统一结算服务的“五统一”标准。
(二)坚持创新驱动,构建基层社管理新模式。坚持把“百供通”建设纳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发展基层组织体系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政策红利资源,灵活运用自建、联建、加盟等方式,推进基层社恢复重构、改造提升,打造融自主经营主体、为农服务载体、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体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型基层社,拓宽了基层社服务半径,提升了基层社服务能力。永宁县社统筹运营管理全资基层社杨和镇供销合作社人财物,建设了“百供通”数字运营中心、农资直营店、烟花爆竹配送中心、生活超市等经营业态。联合新华百货成立“润鲜”供应链公司,开发“企业购”APP,接入宁夏供销电商公司“供销宁品”小程序,实现了对“百供通”网点商品配送、员工培训、产品质量、支付结算等统一管理服务,弥补了县级联合社对基层社经营管理的短板弱项,提升了主导管控能力水平,探索了县基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
(三)坚持示范带动,搭建农村商贸流通新通道。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建设、逐步推广、全面覆盖”思路,指导永宁县社依托基层社经营服务网点,采取供销自营、新百自建、改造提升、招商加盟等模式,创新市场服务业态,培育壮大农村市场主体,搭建城乡资源要素流通的桥梁。新华百货、宁夏供销电商公司深入分析各网点经营模式、进货渠道、经营品种、配送方式及结算平台,建立适销对路的“百供通”商品供货清单,构建长期稳定的供货机制。宁夏供销电商公司在线上开通“百供通”专区,上线80多种农产品,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形成了线
上线下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各经营网点加强集采集配,实现商品集中配送,目前新华百货和宁夏供销电商公司整体配货占比达到31.3%,各经营网点销售额平均增长6%以上。
(四)坚持服务促动,构建供销为农服务新业态。指导“百供通”经营网点拓展日用消费品销售、农资供应、农业社会化服务、便民服务等经营业务,推动金融服务、保险理财、通讯服务、快递收发、彩票销售等叠加增值业务融入经营网点,丰富经营服务业态,为广大城乡消费者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平台,向农户提供市场供需信息、价格走势、政策解读等,帮助农民群众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供需走势。“百供通”李俊店集中打造了集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餐饮购物、儿童乐园于一体的为农服务综合体,探索创新了“百供通”建设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二、下步思路措施
一是强化示范引领。将“百供通”建设作为深化全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新型基层组织体系建设重点工作,研究制定“百供通”经营网点建设实施方案,深入总结并推广永宁县20个试点建设经验,推动“百供通”建设扩面提质,实现基层社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乡村商业服务生态圈。
二是强化统筹整合。完善“百供通”建设联动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协作,积极协调解决“百供通”建设中遇到困难问题,优化“百供通”经营模式和服务功能,有效整合供销合作社现有和争取到的经营场所、仓储设施等各类资源资产,推动农资供应、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业态融入经营网点,形成多元化的业态集成,推动建设网点之间开展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经验和技术,促进共同发展。
三是强化基层活力。积极探索“县基一体化”管理方式路径,推进县级社统一管理运营基层社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发挥社有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市场化配置基层社服务、业态、功能,强化基层社组织功能、服务功能,拓展经营领域,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效。
四是强化政策支撑。全面加强与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和资金投向,积极争取农村电商、农产品流通、冷链物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领域的政策、项目和资金,形成工作合力,培育示范典型,加强推广宣传,持续营造“百供通”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