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 > 焦点图片
多措并举加强疫情防控 共克难关贡献供销力量
时间:2022-01-16
来源:宣传信息中心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城中村是西安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事关疫情的后续变化和持续时间。做好城中村疫情防控,确保不留盲点,对实现西安社会面动态清零,打赢西安疫情防控歼灭战至关重要。

西安市灞桥区十里铺街道三家村由尹家街、董家门、杜家街三个自然村组成,地处灞桥区、浐灞生态区、新城区交界地域,现有村民1693人,流动人口7700人,村上流动人口多,管控难度大。

西安疫情发生后,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省供销社承担灞桥区十里铺街道办三家村疫情防控督导工作,省社党组对此高度重视,立即成立由省社党组成员、副主任王万庆任组长的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三家村,立即同灞桥区委区政府、十里铺街道办、三家村包片主要负责同志进行工作对接,并深入防控一线,实地了解情况,迅速开展工作。

“三家村是咱们省供销社负责的防控点,咱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个抓好,自12月30日省社工作组入驻三家村后,我们首先进行摸底调查,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对责任进一步细化,落实到人,抓紧抓实抓细,确保责任明确,管控有效。”省供销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工作组组长王万庆向记者介绍刚进到村上的工作思路。

工作组按照省、市的工作要求,在掌握一线信息后,积极组织实施“五三二”防疫措施,织密疫情防控网,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好精细化服务,确保三家村疫情得到有效管控,群众生活医疗需求有保障。

成立临时党支部  构筑“五个一”防线

织密防控网 管理网格化 服务精细化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发的疫情,如何把省、市、区、街办、村五级党员干部等一线防疫人员组织起来,快速高效形成疫情防线,做到核酸筛查不漏人、流调排查面对面、隔离控管彻底、生活保障省社工作组根据村上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第一时间成立了省、市、区、街办、村五级党员干部组成的临时党支部,构筑起“五个一”防线,一是成立一个党支部;二是织密一张防控网;三是扎牢一条管控链;四是细化一张责任表;五是保障一条供给线,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用心用情保障群众生活。

“我们村的经济情况不是太好,我们抗疫需要的一些基础物资,还有一些防疫物资,村上经济承担不了。省社工作组及时帮助我们协调街办和区上,给我们协调了一批又一批物资,这个真的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让我们在防疫过程中把很多的事情能很顺利的做下去,大家心里也不慌了。” 三家村尹家街村村委会主任董磊说。

正是紧急时刻临时党支部的统筹协调,靠前指挥,带动三家村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让党旗在城中村防疫一线高高飘扬,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省社工作组根据村上的人员构成和分布情况,建立完善三家村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以链长专班负责人为一级网格长,以各自然村主要负责人为二级网格长,共设置7个二级网格,以城中村内每个街巷、小区的每个楼栋为单位共设置64个网格点,每个网格点配备2个网格员,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确保网格管理覆盖到每一个家庭院落,同时积极开展“敲门行动”,摸清人员底数,做到核酸检测全覆盖。

为了把全村的疫情防控责任落到位、落到人,省社工作组着力压实确诊病例链条专班责任,细化核酸检测、健康监测、转运消杀、物资保障、安全保卫等各链条节点职责,做到闭环管理;严管封控、管控区域,进一步明确封控区工作组的每一位领导干部责任,健全领导带班制度,坚决做好昼夜排班值守工作,坚决按照“足不出户”要求,盯紧盯牢,杜绝城中村居民出门、聚集现象。同时做好群众情绪疏导,做到防疫情传播和保物资畅通,维护村内社会稳定。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活物资保障,着重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问题。省社工作组建立生活保障微信群,封控区内超市封闭运营,把“服务上门”落实得更及时、更暖心;管控区内组织生活物资商店封闭运营、集中采买,志愿者提供配送。明确城中村的对口医院,持续提升群众生活、医疗保障能力。特别是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制定应急预案,精准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和特殊医疗保障。了解到三家村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后,工作组紧急协调N95口罩、防护服、酒精、方便食品、矿泉水等防疫和生活物资共计7批次,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和直属企业捐赠三家村村民230箱蔬菜和N95口罩、防护服、酒精等防疫物资,陆续还有其他物资正在协调运送。

封闭管理期间,三家村董家门村组有住户向村疫情指挥办公室反映,家中液化气已使用完,没有换气渠道,影响居家封闭群众做饭,请求帮忙解决。省社工作组接到群众反映后,高度重视并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入户排查村内住户液化气使用情况。经排查了解,有120户有换气需求。工作组立即会同十里铺街道办事处,多方联系协调, 1月7日当天为村民换煤气103罐,保证村民做饭需求。

建立三本管理台账

疫情防控心中有数  服务保障进村入户

三家村村情复杂,流动人口是村上的管控重点,特别是随着生活秩序的逐渐恢复,村内民生保障外出工作人员较多,而且村内特殊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要及时得到满足,工作组通过建立三本台账,健全三类人群管理机制,防止疫情输入外溢。

一是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台账。利用网格化管理优势,以“敲门行动”为契机,做到进村进门,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摸清人口构成底数,分类登记造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台账,夯实管控基础。

二是建立民生保障外出工作人员台账。通过建立台账,摸清外出工作人员底数,落实72小时2次核酸检测、工作与居住两点一线活动、做好日常健康监测等管理工作等方式,进一步细化管理责任,防止疫情输入蔓延。

三是建立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管理台账。对孕妇、80岁以上老人、特殊疾病、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行分类统计,做到应统尽统,不漏一人;同时根据特殊人群底数,做到一对一帮扶;抓好困难人员生活救助,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对重症病人、临产孕妇等特殊医疗需求人员做好应急预案,明确出户、陪护、送诊、就医各个环节责任,提供畅通式服务,做到点对点快速转运就诊,确保医疗需求得到第一时间满足。

2022年1月7日凌晨4点13分,封控区华清佳苑8号楼的值守干部和志愿者接到一名居家隔离孕妇的求助电话,值守干部第一时间拨打120,并与对口医院进行联系,由值守干部和志愿者共同协助孕妇及家人前往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医,6时左右顺利诞下一名女婴。

“两个行动”  

疫情防控不留盲点   用心用情关爱群众

按照省上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必须全覆盖的要求,省社工作组和村组党员干部、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逐户了解情况,宣传政策。

家住尹家村26号楼的房东周娟说:“我们家有20多户租户,好多人家里连做饭的锅灶都没有。”为了让这些租户吃上一口热饭,58岁的周娟每天都会买来大量的新鲜蔬菜和肉类,在女儿和女婿的帮助下,为租户们改善伙食。每天中午到了饭点,周娟就会在群里喊一声:“今天有麻食,谁想吃举手报名,一会儿就送到。”

省社工作组着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让各村组给孤寡老人、困难群众等提供餐饮;号召房东发扬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传统美德,为用餐困难的租户端上“一碗热饭”;组织志愿者和网格员为群众集中采买、配送基本生活和医疗物资,这些都是省社工作组积极开展三家村“暖心行动”的一个个缩影。除此之外,经过省社工作组成员积极的协调,还确定了三家村定点医院,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建立台账,提供“一对一”的畅通式服务,明确出户、转运、陪护、就诊、返村等各个环节责任,确保特殊医疗需求能第一时间得到满足,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落到实处。

 当前,西安疫情防控出现了来之不易的好势头,省社工作组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中村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区防控要求,结合三家村实际情况,进一步夯实防控责任,强化防控措施落实,确保管控区内社会稳定,巩固拓展疫情防控的成果,一鼓作气打赢西安疫情防控歼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