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曾是城乡经济的 “毛细血管”—— 在保障民生供给、畅通农产品流通、助力国家建设中书写过辉煌篇章。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浪潮涌来,陇县供销社一度因思维僵化、观念陈旧、经营保守,陷入“船到浅滩”的困境:职工下岗、场房破旧、资产流失,曾经炽热的为农服务阵地蒙尘,脱离群众的不良习气滋生 —— 办公室窗明几净,却少见深入田间的身影,“扁担精神”被淡忘,与群众的感情日渐淡漠。
转折始于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这阵涤荡尘埃的清风、唤醒初心的惊雷,为供销系统改革注入了根本遵循。2015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提出“政事分开、社企分开”,与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的精神高度契合,为陇县供销社的重生指明了方向。
陇县供销社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筑牢思想防线、构建三不机制”为核心,推动全系统从作风重塑到发展革新的全方位变革:
破茧重生:从作风转变到旧貌换新颜
挣脱旧思维桎梏,陇县供销社以市场经济规律为纲,在“缺人才、缺资金”的困境中突围。盘活各镇中心地段的原有场地资源,对全县经营场地实施提升改造。几年耕耘,昔日破旧的供销社蜕变为崭新的服务阵地,通过市场化租赁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形成“发展 — 增值 — 再发展”的良性循环,兑现了“一年一变样、旧貌换新颜”的承诺,再塑供销新面貌。
服务升级:以新作为激活为农初心
作风的转变最终落脚于为农服务的实效。陇县供销社以创新举措打通服务 “最后一公里”:
—— 架起“数字桥梁”:借力电商直播等新模式,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将新鲜农特产品直连市场,让农民“钱袋子”实实在在鼓起来;
—— 打造“地域名片”:深挖“陇州古丝绸之路”“大美关山”文化底蕴,联合农户、企业推出统一包装的“陇州核桃”“土鸡蛋”“小杂粮” 等系列产品,免费配送至各镇展销馆。这一举措既解决了包装杂乱问题,降低了企业成本,更让陇县农特产品以专业形象走向全国,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再显供销新形象。
八项规定带来的不仅是作风之变,更是发展逻辑的重塑。从“输血”到“造血”,陇县供销社完成了从“执行者”到“引领者”的蜕变。如今,这支重焕生机的队伍正以清正作风扎根“三农”,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续写新的篇章,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供销力量,再造供销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