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郁郁葱葱的幼苗到货架上精致包装的农产品,从厂房里紧锣密鼓的加工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华坪镇供销社始终以“服务三农”为核心,以“产供销”一体化为纽带,串联特色农业培育、农产品加工、市场产销对接全链条,将“为民兴农”蓝图,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添活力的实景,成为镇坪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田间育出富农“金苗苗”
走进华坪镇供销社的规模化种植基地,连片的黄连绿意盎然,魔芋枝叶舒展,金银花与黄连示范田相映成趣。这600余亩“希望田”,是华坪镇供销社在县供销社产业规划指导下,为农户种下的“致富根”。
“以前种黄连没章法,病虫害多、产量低,现在在供销社的指导下,建成规范化种植基地,从选种到采收都有标准,收成比以前好多了!”基地务工的王大姐边给黄连除草边说。300亩黄连、200亩魔芋、100亩金银花,不仅“量身适配”当地土壤,更有技术人员全程“保驾护航”,统一标准、规范流程,让每一株作物都“长得正、品质优”,成为下游加工的“原料库”,为产业延伸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工锻造增值“金招牌”
“以前金银花摘下来论斤卖,卖不了几个钱,现在做成花茶、茶饮料,装盒卖,不仅销量好,价格也卖得高!”基层社负责人张玉仁看着车间打包好的金银花茶,笑着说道。
在县社“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思路指导下,华坪镇供销社建成350平方米标准化加工厂房,金银花加工机、魔芋加工设备、烘干线及包装机一应俱全,给“深山土产品”装上了“升级加速器”。更亮眼的是,华坪镇供销社通过注册“五条路”商标,给农产品“穿新衣、提身价”,让昔日“深山土产”从“论斤卖”的原料,升级为“按盒售”的精品,推动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供销织就惠民“幸福结”
“买日用百货、化肥农药再也不用跑到几公里外了,供销社这综合店,真是咱农户的‘定心丸’!”在县社“便民为民”理念下,500平方米的综合经营店成为市场与农户的“中转站”。一侧陈列日用百货、农资农具、化肥农药,农户抬脚就能“一站式”备齐生产生活物资,再也不用“东奔西跑凑家当”;另一侧的农副产品展销区更热闹,魔芋制品、金银花茶等“镇坪好货”依次陈列,既扩宽销售渠道,又宣传本地特色,真正实现“农资下行无忧,产品上行无阻”。
在做好便民服务的基础上,华坪镇供销社进一步落实县社“联农带农、共同增收”的要求,实行“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双路径,千余亩闲置土地被“唤醒”流转,租金一分不少按时发放;基地和厂房优先录用本地村民,日常12个稳定岗位“托底”,农忙时岗位扩至20多个,日工资140元从不拖欠。农户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了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双手攥紧的“增收果”,甜到了心坎里!
从田间精耕、厂房加工到门店产销对接,华坪镇供销社已从传统“小卖部”,升级为集“农业培育、加工转化、市场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张玉仁表示:“下一步,华坪镇供销社将在县社引领下,继续深耕“三农”,做细服务、做强产业、拉紧联农纽带,以‘产供销’一体化动能,续写‘为农、兴农、富农’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