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陕西省第二商贸学校始终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以“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教师队伍,提升办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目标,多措并举、求真务实,确保实践活动在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师生上取得良好实效。
聚焦服务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着力培养高质量人才。把服务发展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实践载体,通过校企合作委托培养的形式,以“三个紧盯”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学校在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上的显著优势,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紧盯产业链条,聚焦宝鸡、汉中、洛川当地优势产业,把实践教学绑在产业链上,联合三市供销社,围绕供销社企业管理、项目申报、涉农中小企业产品营销和企业管理等,安排学员赴陕西猕猴桃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眉县金桥果业专业合作社、眉县金渠供销社、安康市优秀农村电商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观实践,扎实开展全省农产品促销人员培训。牢牢聚焦洛川当地优势产业,将“电子商务”、“会计事务”两个专业确定为双方校企合作专业,为洛川县定向培养电子商务和会计专业人才。紧盯就业导向,着力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对标学生和家长需求,做好中高职衔接,确保招来生、招好生。将能就业、好就业、就业好作为目标,大力开展“订单式”和“现代学徒制”培养。与地方供销社合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条件,并安置校企合作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吸引力的岗位和薪资。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创业扶持资金,大力支持学生求职创业,有力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紧盯市场信号,积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加快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争取地方供销社为学校有关专业的教师培训提供专项支持,助力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聚焦服务社会,深化开放办学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立足学校资源优势,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着力解决基层人才短缺难题,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迈上新台阶。技能培训“抓得牢”,积极做好全省农产品促销人员培训任务,年度培训农产品贸易促销人员规模在500人以上。充分利用学校优势面向社会开展各类短期培训,年培训规模在900人次以上,为教育扶贫接续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校企合作“启动早”,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理念,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多方合作新路子。与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3+2”合作办学,中高职衔接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建设人才。人才服务“做得实”,与洛川县供销合作社开展校企合作,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为地方企业培养急需的“电子商务”、“会计事务”专业人才。与有关企业合作开办“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中西面点”“幼儿保育”新专业,为社会培养紧缺的技能型人才。
聚焦服务师生,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促体制机制创新。从师生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围绕教学、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后勤服务等方面制定一批服务师生新举措,建立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积极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研究工作,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党建引领融入校园治理,通过省社投资和学校自筹资金,对学校操场跑道、看台及周边设施进行改造,利用假期对教学楼、办公楼及男女生宿舍设施进行维修粉刷,对食堂伙食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和改善,从吃、住、行各方面进一步提升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推动构建科学体制机制,为了更加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科学有效发展,先后修订出台《课堂教学管理规定》《班主任工作“三深入”规定》《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等规定,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遵、有据可依、有度可评。修订《财务报销规定》《校外获奖表彰奖励办法(试行)》《信息宣传工作奖励办法(试行)》《教职工值班加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有效探索校园治理新途径。推进质量提升工程,坚持举办校内专业技能大赛,积极开展省级技能大赛选训工作,组队参加省级师生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坚持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教学能力培训,提升了教师理论与专业技能水平。在校内开展专项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有较大提高。抓好特色专业建设,新增幼儿保育、无人机操控与维护及中西面点等热门专业,同时对多个专业实训室进行更新改造,创设“1+X”证书培训中心,成功申报电子商务“网点运营与推广“、计算机“云计算运维与开发”1+X资格证书试点,建成“现代学徒制e代账会计人才孵化中心”,形成了“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推进纪律作风整治,从课堂纪律出发,集中开展课堂纪律整治工作,按照国家教育部要求细化了学生手机管理措施,对学生手机统一进行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同时出台一系列课堂管理规定,基本杜绝了学生课堂自由散漫不良习惯,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保证了教学质量。持之以恒做好普法宣传和依法治校工作,为师生创造安全、健康、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